2022年8月16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听云》新书分享会暨学术讲座《文化三说》在红河州图书馆举行。本次讲座由红河州图书馆、蒙自市作协、蒙自市图书馆共同主办。来自红河学院、红河州图书馆、蒙自市图书馆、蒙自市作协、蒙自市书法家协会及其他县市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分享会。
《听云》由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云南省诗词学会理事、蒙自市作协秘书长张艳娥所作,全书分为上下卷,收录原创新诗和旧体诗三百首,原创散文上百篇。诗词、新诗、散文交融一卷,如同黄花梨、青花瓷与玻璃、布艺搭配一屋,透射着神秘与惊艳。甚有多篇同题诗文,先作现代诗,再作律诗词赋,又作白话散文,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写作手法变幻自如,仿佛川剧变脸,应接不暇。这是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写作,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新中式表达。其词有北宋之风,清新婉约之间不乏肝肠之气……读者能从不同的方面感受到其诗其文集历史人文之探寻,生命本体之感悟于一体,颇有造诣。
张艳娥
会上,《听云》作者张艳娥为红河州图书馆,蒙自市图书馆,红河学院图书馆捐赠图书。参加座谈会的专家学者代表上台发言。中华诗词学会原副会长、《中华诗词》首任执行主编王亚平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文化三说》讲座。
王守愚
中华诗词杂志顾问王守愚:艳娥的文学功底非常有造诣,其词有北宋之风,清新婉约之间不乏肝肠之气。她是一个在诗词创作方面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年轻人。实际上这是经过亚平教授多年的经心指点和艳娥自身的努力,终于到今天硕果累累。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我希望年轻人能够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所成就。
王必昆
滇南中心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写作者、研究者、策展人王必昆:近读张艳娥文集《听云》,其诗词、新诗、散文交融一卷,如同黄花梨、青花瓷与玻璃、布艺搭配一屋,透射着神秘与惊艳。甚有多篇同题诗文,先作现代诗,再作律诗词赋,又作白话散文,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写作手法变幻自如,仿佛川剧变脸,应接不暇。这是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写作,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新中式表达,不可低估。
黄良全
个旧市诗词协会会长黄良全:《听云》一书值得细细品读。新诗易读、浓朴、怒喜无声。就诗观而言,张艳娥在作品《戏》中说到:“本人拒绝新旧相亲而参新旧相亲,力主新旧并重、新旧精通、新旧互补、新旧共融、新旧两亲”。因此她在新旧体诗中穿行,宏题创作,表现了在诗歌方面的探索与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用不同的诗体、不同结构、不同的语言组合、不同的诗歌节奏来表现相同或不同的群诗和内容,非常难得可贵。
李泽
红河学院中文系学生李泽:“诗言志”,在一切文学样式中,诗是具有最强烈个性色彩的品种。作为语言艺术,诗首先要自然流露,其次才是笔法技巧。诗承古典而包蕴现代气息,其实不只是新诗,其旧体、散文等也是如此,这与师姐一直致力于践行的诗学观“在新诗中弘扬文化传统,在旧体中彰显当代精神”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