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蓝花楹是掉落人间的紫霞;我说,蓝花楹是大自然的紫色馈赠,馈赠给每一位热爱自然、享受生活的知音。
蓝花楹是紫葳科落叶乔木,高达15米。叶对生,为2回羽状复叶,小叶椭圆状披针形至椭圆状菱形;花蓝紫色,花序长达30厘米,直径约18厘米。花萼筒状,蒴果木质,扁卵圆形,长宽均约5厘米,中部较厚,四周逐渐变薄,不平展。蓝花楹性喜阳光充足和温暖、多湿气候,而蒙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正是蓝花楹生长、盛开的天堂。
蒙自城区的主街道之一——“天马路”,从蒙自四中一路延伸到市检察院,街道中心及旁侧的绿化带,栽种着大量的蓝花楹。每年4月中下旬,这段天马路就被盛开的蓝花楹点缀成了紫色的海洋。或许是天意眷顾,我工作的学校和现在的住址就在这“紫色的海洋”两头,每天数趟行走在这蓝花楹盛开的路上,我的心情就如蓝花楹般宁静清爽。课间闲暇时,我站在教学楼四楼办公室旁的露天阳台上,眺望这尽收眼底的“紫色的海洋”美景,连续上课带来的疲惫感都舒缓了许多;时不时见到红的、蓝的有轨电车从天马路中心驶过,给这满街的蓝花楹增添一丝动感和陪衬;偶尔,回望在蒙自工作生活的十年日常点滴,一股股暖流流淌在心头。
一年一度的紫色柔情,就像是一场紫色诱惑,将我的思绪放飞;浓情蜜意的微风,吹落满地花絮,宛如恋人般的呢喃,在我的腮边诉说。置身在这唯美的画卷,许多情愫在我的心间荡漾。
蓝花楹的美,美在它的颜色。一到花期,繁花满树,花团锦簇,湛蓝清澈,清丽脱俗,微风吹过,落英缤纷,树上地下一片紫色,放眼望去,犹如浩瀚的海洋,蔚蓝壮阔,美不胜收。夕阳斜照时,晚霞舞飞鸟,人约黄昏后,楹下诉相思。如此美景如此辰,让人无比惬意;此时美景此时境,令人流连忘返。
蓝花楹的美,美在它的朦胧。争相盛开的蓝花楹汇集成紫色的花海,如烟如雾,似云似霞,氤氤氲氲,轻轻袅袅。从树下走过,飞舞的蓝色花瓣,坠落在身上,轻盈而不失凌乱,礼貌而不失惊扰,犹如大自然的精灵,邀您款款而来,同您窃窃私语。
蓝花楹的美,美在它的传说。相传民国一位名叫晓兰的姑娘与贫穷的才子相爱,用蓝花楹来表达相爱的决心和思念,结果后来才子寄信来说已另娶他人,姑娘立马大病,在家人安排出嫁之前,发现情郎是身患疾病而死才谎称成家,于是便跳井自尽。因此蓝花楹也代表着“绝望中等待爱情,虽败犹荣”,从而增添了凄美的底蕴。
蓝花楹的美,美在它的寓意。蓝花楹的花语有“宁静深远、忧郁绝望、静谧开阔、清丽脱俗”等寓意,我最喜“静谧开阔”之意。蓝紫色容易让人联想到海洋、蓝天、星空,纯净的蓝色往往代表着美丽、幽静、广阔。凝眸蓝花楹,满眼的紫色容易让人陷入沉思,掀起心底的波澜。我欣赏蓝花楹的寓意,是那在紫色忧郁中澎湃出大海一样广阔的胸襟和情怀。
再美的花也逃脱不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自然规律,也最禁不起雨水的千般怜爱,正如李煜的《相见欢》中“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所言,唯愿蓝花楹凋谢得稍慢一些,让懂你爱你的人多一点时间陪陪你、宠宠你,“蓝花楹,相留醉,年年约。自是漫天蓝花心喜悦。”
生活也许不如意,工作或许不顺心,停下脚步,释放心情,去感受身边的美,去品尝大自然的馈赠。世上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耕耘当下,奋勇向前,走在蓝花楹盛开的路上,我们的梦想定然绽放。
遇见蓝花楹,便是早出晚归的陪伴;爱上蓝花楹,便是亘古不变的约定!
作者简介:范永发,80后,云南蒙自人(籍贯湖南隆回),高级教师,蒙自市骨干教师,红河州骨干教师,蒙自市优秀班主任,现为蒙自市第四中学语文教师,蒙自市作协会员、红河州作协会员。教学之余,耽于文字,勤于笔耕,已在《西隆山》《蒙自文学》《红河教育》《红河日报》《教学与考试》《云南教育》《江西教育》《云南教工》《中学语文》《语言文字报》《少男少女•文道》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和随笔160余篇,六十余篇文章荣获各级各类奖项,论文《让成语为作文锦上添花》荣获第七届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公开出版个人专著《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