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宅院位于蒙自市文澜街道桂林街35号,建于1935年,是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2011年9月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
1938年西南联大文学院、法商学院迁蒙办学期间,房主人慷慨腾房作为教师宿舍使用,冯友兰、罗庸、罗常培等教授就居住于此。2021年,蒙自市委、市政府按照文物保护相关要求,将闲置已久的王家宅院进行装修翻新,打造成蒙自市茶文化传播中心和蒙自市图书馆分馆。
一、增强责任意识,树立科学保护理念
为加强全市文物保护工作,蒙自市委、市政府成立文物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蒙自市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职责职能,形成领导重视、政令畅通、基础扎实的文物保护工作局面;每年年初召开全市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组织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进行工作交流,对全年工作任务作出安排部署;政府每年和13个乡镇(街道)签订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各乡镇(街道)的属地管理责任,督促基层和文物所有人做好文物保护第一责任人。
二、深入挖掘历史,全面展现联大精神
1938年西南联大在蒙自办学期间,王家宅院主人王维玉慷慨腾房,将房子作为教师宿舍使用,因此,王家宅院对研究蒙自近现代民族工商业发展及西南联大在蒙自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蒙自市委、市政府围绕西南联大的历史,与红河学院通过校地合作的方式开展系列课题研究,深入挖掘整理中国共产党在西南联大中领导学生开展民主运动的历史事迹。目前,已与红河学院人文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正在编创《西南联大在蒙自》话剧。话剧编创完成后,将开展下一步的校地合作项目。
三、严格遵守规定,把好文物修缮关卡
王家宅院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翻新过程中,严格按照《文物法》及《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确保安全为主、不破坏文物价值、风格统一等文物修缮原则得到一一落实。施工单位选用傣族手工纸装饰墙面,用原石校正了部分台阶和地板,**程度保护了宅院的文物本体。同时,通过用雨链引导雨水,用4000K光源突出宅院文艺细节,用不伤地板的水景烘托老宅氛围,在每个茶空间配置了同色系的软装和应景的花艺作品,打造了蒙自****的茶文化体验空间和生活美学空间。
四、提升文化服务,惠及广大市民游客
蒙自市茶文化传播中心建成后,蒙自市文化和旅游局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其位于老城中心位置的地理优势,积极布局全市第9个图书馆分馆入驻中心。目前该分馆共有藏书585册,市民游客可在此实现图书资源的通借通还,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书房”。同时,还将曾居住于此的冯友兰、罗庸、罗常培等教授相关史料收集整理,在中心进行展示;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和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中心成立以来,已开展茶艺、花艺、琴艺培训50余期。市民游客通过各类活动走入宅院,回顾历史,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王家宅院真正成为主客共享,并集美观、实用、便捷于一体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空间。